2022年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历年真题试卷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数(shǔ) 数说 数伏 不可胜数 数典忘祖
B.识(shí) 识别 识破 博闻强识 远见卓识
C.横(héng)纵横 横行 妙趣横生 专横跋扈
D.模(mó) 模型 模具 模棱两可 装模作样
2.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国王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辨别王冠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下列诗句与上述材料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阅读以下文章,回答第3~5小题。
①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②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的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③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有删改)
3.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4.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做出别样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在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5.下列推断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是既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参考答案更多资料请联系微信:202679107
本人从事语文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工作8年以上,总结和整理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和资料,该资料来自各地的语文教师编制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考试试卷中,再加上我们老师团队的整理和各种渠道得来的资料。内容可以说十分精炼,可谓是一份不可多得珍贵的教师招聘考试宝典资料,所有资料含有答案。在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出现率非常高,适合教师招聘、编制、特岗、进城、职称等考试。如果需要可以联系本人微信:202679107
你可知道——别人用这个资料就考过关了!
你可知道——整理这个资料需要花多少精力!
你可知道——可以为你节约多少时间!
你可知道——有了这个资料可能给你带来什么!
你可知道——没这个资料你可能失去什么?
推荐会员套餐复习资料:
1.高分题库上、下册
2.考前卷A、B卷
3.真题卷、考前卷更新(电子版)
4.笔记及考点归纳整理(电子版)